规避上千万风险,完成近四十家保险中介收购,零投诉!
欢迎来到51买牌网 
客服热线400-600-0728
费改前期,银保监局发文,电销、网销等是车险主要销售模式
来源: | 作者:51maipai | 发布时间: 2020-06-24 | 2520 次浏览 | 分享到:


目前,浙江省共有36家财险省级分公司,其中有31家主体经营车险业务(不含众安、安心),占所有公同的86.11%,而且车险业务占全险种的比重近70%,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比重普遍在85%以上,险种结构单一,在其他非车险领域缺乏创新动力和能力。


2018年以来,浙江省新车市场销售持续低迷,但是在目前车险市场接近零增长的背景下,大部分中小保险总公司下达的2019年车险保费增速目标依然维持在10%以上,而大型公司总公司下达的考核要求又是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僧多粥少”的情况非常突出,以前主要是通过争抢新车业务来维持公司业务的增长,但是在没有增量业务的情况下,演变成相互之间争抢存量业务,车险经营从增量车竞争进入存量车竞争的特点非常明显。


(二)车险产品同质化,各公司缺乏差异化竞争手段


经过商业车险费改后,尽管保险公司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所有保险公司在售的车险产品使用的都是行业示范条款,不同公司产品之间缺乏特色业务和个性化差异。在无法通过产品研发提升竞争力的情况下,各公司为实现车险规模增长目标,一方面,违规贴费竞争的冲动屡禁不止,从全国范围来看,仍然存在大公司带头违规,中小公司顶风作案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公司风险偏好降低,大量拓展各类高风险客户,导致赔付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管理能力较为薄弱,“跑冒滴漏”现象明显


当前车险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粗放经营问题依然突出。


一方面,部分中小财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边缘,在人才招聘、制度约束、产品定价、风险管控、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能力短板,缺少差异化竞争优势,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为争夺车险市场规模,各财险公司车险销售费用恶性竞争导致的“跑冒滴漏”问题突出,从近几年监管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来看,主要集中在虚列经营费用、虚挂中介业务、虚假计提准备金等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问题。2019年上半年车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了3.85%,但全省车险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了55.6%。通过各种名目套取的用来违规竞争的费用支出现象屡禁不止。


(四)考核导向不科学,过分追求短期化目标


目前各保险公司的考核指标基本服务于“重规模、重利润、轻风险”的考核导向。


一是重业务指标,轻管理服务指标。业务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远高于管理和服务指标,包括保费收入、承保利润和各项比率指标等方面。在实际执行中,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占据绝对份额,且存在与市场份额挂钩的现象。


二是考核周期未能与业务的风险暴露周期相匹配。大多数保险公司未综合考虑保单的期限分布及风险递延暴露等相关因素,部分分支机构为实现总公司的保费规模考核目标,大力拓展高风保险业务,风险未能得到及时反映。


三是考核任务超出当地机构发展实际情况。2019年财险公司浙江省级分公司车险预算保费增速5%以上的有21家,预算增速10%以上的有12家,都大大超过上半年浙江车险市场3.85%的实际增速水平。


(五)中小公司业务发展受制于中介机构,客户基础有待夯实


不少中小财险公司经营“两头在外”的特点明显“销售端”没有建立稳定的核心销售团队,主要受制于中介渠道,通过支付高手续费来获得业务;“理赔基层机构铺设和理赔队伍建制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借助第三方公估机构和汽车修理厂的力量协助查勘,面对第二次商业车险改革也普遍缺乏充分的准备。


而反观大型保险公司,品牌知名度、机构人员建设、渠道议价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都比较明显,产品条款和服务模式方面的创新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在商业车险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型保险公司大多希望尽快推进商业车险改革的进程,但是大部分中小保险公司依然希望通过加强行政干预来减少市场竞争,放慢改革的进度,以保护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空间。


一遇到汽车行业“风吹草动”,中小保险公司往往面临生存之忧此外,个别中小公司业务发展依赖于中介业务资源部分中介机构利用不同省份间车险保费价格差异以及保险公司低费率承保出具商业车险电子保单等特点,利用虚假证明材料在保险公司投保并向客户出具虚假保费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并对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损害。


(六)经营两极分化严重,中小公司缺乏定价能力


2019年上半年,浙江辖内前10家和前3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比重分别为91.73%、64.89%.而从承保利润来看,人保、平安、太保等前3家机构2019年上半年承保利润占全辖比重为102.76%,31家财险省级分公司中有19家亏损,亏损机构占比达61.29%。


一是中小公司在经营上缺少核心竞争优势方面,中小公司在经营中缺乏品牌、网点、渠道等优势,自主定价能力较弱,产品创新不足,保险产品同质化明显,只能通过价格优惠和高手续费率来争取客户,获利能力不断恶化,经营空间日渐逼仄;另一方面,历史数据少,风险识别及定价能力明显偏弱,对客户的筛选及价格确定方面难以做到精准定位,存在客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状况,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