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行政处罚信息,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三项违规行为被处以678万元罚款,11名相关责任人同步遭警告并合计罚款76万元。此次处罚金额创年内保险资管行业新高,凸显监管对合规经营的严格态度。
违规事实聚焦三大领域
根据处罚公告,太平资产的违规行为集中于三点:其一,2015年至2021年间,部分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即实际履职,暴露公司治理流程缺陷;其二,向监管部门报送的关联方信息档案存在重大遗漏,导致关联交易风险未能有效识别;其三,违规将保险资金投资于非受托人自主管理的信托产品,突破保险资金运用合规边界。
历史遗留问题折射行业转型阵痛
太平资产在公告中回应称,此次处罚源于2021年5月至7月原银保监会开展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所有违规行为均发生在2021年之前。这一时间节点折射出保险资管行业早期监管框架下的合规漏洞——在2018年《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修订前,部分机构对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关联交易披露等要求存在理解偏差。
监管升级推动内控体系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罚款力度较同类案例显著升级。对比2025年6月华夏久盈资管因类似问题被罚266万元,太平资产678万元的处罚彰显监管趋严态势。2024年修订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保险资管公司需建立"三道防线"内控机制,将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嵌入公司治理全流程。同时,金融监管总局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结合,重点监控保险资金投资信托计划、债权投资计划等非标资产规模及集中度。
行业合规警钟持续敲响
分析人士指出,太平资产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合规风险点同步增加。监管层面正通过完善制度、强化技术手段(如大数据监测)构建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业内机构需加快补齐内控短板,尤其在高管履职、关联交易管理、非标资产投资等关键环节,避免因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监管处罚。
此次事件后,太平资产表示已全面完成整改,并升级合规管理体系。市场期待,在严监管与机构主动作为的双重推动下,保险资管行业能逐步形成更稳健的发展生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