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梳师院
背靠中信系与腾讯系两大股东,和泰人寿自2017年成立以来曾以“互联网创新险企”为定位,试图通过银保渠道分红险快速扩张。然而,股东质押危机与业务转型困境导致其连年亏损,直至2024年才实现首次盈利,2025年一季度再度陷入亏损。近日,公司1%股权转让引发市场关注,背后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股权僵局打破,股东格局生变
6月10日,和泰人寿公告显示,腾讯系股东北京英克必成拟将其持有的1%股权(1500万股)转让给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转让后,金世纪持股比例升至21%,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腾讯系持股降至14%,退居第三。此前,公司股权长期由中信国安、居然之家、金世纪三家并列第一(各20%),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然而,股东质押危机早已埋下隐患。2019年起,中信国安、金兴矿业、煜明地产等股东股权陆续被质押或冻结,截至2025年一季度,累计约6亿股(占总股本40%)处于质押/冻结状态。根据监管规定,股权质押超50%的股东将丧失表决权,导致部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失声”,决策效率受阻。
连年亏损暴露业务短板
2017年至2023年,和泰人寿净利润分别为-1.34亿、-0.78亿、-0.94亿、-0.62亿、-1.29亿、-0.93亿、-5.7亿,合计亏损11.6亿,2024年扭亏为盈0.12亿后,2025年一季度再次亏损0.96亿。
业务结构失衡成为主因。公司长期依赖分红险拉动保费规模,但2020年监管要求红利分配比例不超70%,直接削弱其产品竞争力。2021年保费收入骤降37.6%,退保危机加剧——主力产品“和泰稳盈年金保险”2021年退保率高达74.88%,吞噬利润3.13亿。2024年分红账户净现金流更是转为负值(-5.81亿),暴露出资金链压力。
高薪与低效并存,治理风险凸显
尽管业绩持续低迷,董监高薪酬却居高不下。2023年,公司4名高管年薪超200万(最高692万),与5.7亿亏损形成鲜明反差。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管理层薪酬未披露具体数值,仅以“200万元以上”模糊表述。此外,公司核心高管长期缺位——总经理职位空缺超4年,管理团队仅剩4名部门负责人,战略执行能力存疑。
消费者投诉暗藏销售乱象
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消费者集中反映“退款难”“销售误导”等问题。一名投保人称,2022年通过抖音群被诱导虚报收入购买保险,承诺的股票课程未兑现,退保后损失惨重。此类事件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暴露出公司在销售合规性上的漏洞。
随着金世纪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和泰人寿能否摆脱股权困局并重塑业务模式?其2025年能否延续盈利仍需观察。这场“救火”行动,或将决定这家“腾讯系”寿险公司的生死存亡。
TOP